6月16日,我校法治副校长、北京市炜衡(南通)律师事务所刘欢律师走进校园,带来本学期第五期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。刘律师以《AI换脸技术法律边界与风险防范》为题,为学生揭示AI换脸这把“双刃剑”背后的法律红线与安全之道。讲座由学生工作处处长姚晓晶主持。
刘欢律师指出,AI换脸技术在影视特效、历史重现等领域具有积极价值,如复现经典角色、延续逝者记忆等。然而,技术滥用也潜藏“六宗罪”:侵害肖像名誉权、造成心理伤害、瓦解社会信任、滋生新型诈骗、篡改历史真相及剽窃知识产权。他以杭州虞某案为例,虞某因未经授权制作传播换脸淫秽视频,被判删除侵权内容、公开道歉并赔偿6万元,此案彰显了法律对技术滥用的严厉警示。
针对技术犯罪风险,刘律师列举了香港涉案2亿港元的AI诈骗案——犯罪团伙伪造高管视频会议诱导转账;以及越南洗钱案中,不法分子利用AI伪造人脸扫描操控百万账户转移3900万美元。他强调相关法律边界:传播虚假信息可受治安处罚,违规收集人脸信息将遭网信部门追责,恶意换脸或触犯侮辱罪、诽谤罪,合成传播淫秽视频则构成刑事犯罪。据悉,2023年司法解释已明确,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实施网络暴力将加重处罚。
面对风险,刘律师提出“不轻信、多验证、护隐私”的防范原则,建议在视频通话中要求对方做特定动作验证身份,重要转账务必通过官方渠道确认,并时刻警惕个人信息保护。
姚晓晶处长在总结中进一步强调三点要求:筑牢法律底线,绝不制作传播侵权内容;提升技术警觉,对陌生转账坚持多方验证;担当青年责任,争当科技伦理传播者。她呼吁全体同学坚决抵制违法换脸等行为,以实际行动维护清朗网络空间,以法律为坚实后盾,以智慧为锋锐之刃,在AI技术浪潮中行稳致远!




(来源:学工处 文、图:田小建 编辑:施建国 审核:朱建锋)